每當走在這條熟悉的路上,總感覺到家的親切和心里的踏實。
村口這小條路,約有一千多米,直直地通往西寶北線,是村子對外最便捷的交通要道。方圓五公里唯一一所中學坐落在這條小路與北線的交匯處,路兩旁的柳樹,還是我們自己種植的呢。記得那年植樹節,學校組織同學們校外植樹,同學們自個兒從家帶鐵秋、鋤頭、水桶和刷子。植樹活動由體育老師帶隊,分三人一組,學著老師的步驟,先挖坑,然后將樹苗根放正,樹扶直,接下來再填細土……我們一邊學習植樹,一邊暢想未來:幾年以后,這兩指粗的樹苗會長多呀?高挑的柳樹會擋住熾熱的陽光嗎?走在這條路上是不是就跟過林蔭隧道一樣漂亮?于是,大家讓精心栽好的每一顆樹苗都喝了飽水……
每到農忙時節,村里的鄰里鄉親從田間收獲的糧食都由這條小路搬運回家。夏天,路兩旁黃澄澄的小麥像被工匠修剪過一樣,齊刷刷一片,加上村莊和柳樹的點綴,美麗的畫卷一直延伸的天邊。秋天,路兩旁的玉米地里,發動機轟轟隆隆的響,地頭邊等待收割的張叔拿顆玉米棒,撕開外皮,迫不及待地捧給張爺爺說:“爸,快看看,今年這玉米顏色亮黃,個個都熟到稍了,掂起來沉甸甸的。”張爺爺接過玉米,連連點頭,和叔匯了個眼神,轉頭看向遠處的收割機,無法藏匿內心的喜悅,哈哈哈大笑起來。小路上,急匆匆的藍色三輪車,一車接著一車運載著收獲的玉米棒,運向自家的院壩場。
這條路上有付出,有收獲;有汗水,有淚水;有媽媽送我去上學的背影;有聽到我要回家,媽媽守望村口迎接的笑容;有同學們一起嬉戲打鬧的回聲;同學們畢業離別時的揮手……一點一滴,歷歷在目,都說年齡大了記性不好,可走在這條路上,眼前就跟過電影一樣清晰看見。
每逢佳節,這條路便擠滿了私家車,早上經常排起小隊,路面顯得有點窄了,大家似乎又不著急,相互禮讓,有意的慢慢地走。這條鄉間小路是一條連心路,不敢回頭,怕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這條鄉間小路是一條騰飛路。莘莘學子十年寒窗,終于步入理想大學;這條鄉間小路是一條奮斗路,勤勞智慧的父老鄉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汗水譜寫奮斗的新篇章。(計量檢驗中心 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