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我離開大學已經兩月有余,仿佛夢境一般,那些熟悉的面孔,拖著行李箱在煙雨草堂報道的情景仿佛發生在昨天,班群里的話題從校園生活逐漸轉變成了工作瑣碎,這讓我真實的感受到,我告別了校園。
離開了象牙塔的生活,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肩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夢想,我堅定地邁入了陜鋼集團漢鋼公司的大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走進漢鋼,我迫切的想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示自己。冶金行業作為重工業的典型代表,也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和支柱行業,對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都意義重大。我之所以選擇冶金工程專業,也是想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留下屬于我自己的一點痕跡。我用青春做資本,以熱情為動力,在大學期間完成了鋼鐵成產工藝、流程、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等相關理論知識的攻讀,因為我堅信鋼鐵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是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不扎根一線,都是無用之功。
于是剛剛踏出校門我就走進了漢鋼,安全教育之后,我來到了鋼鐵冶煉的第一關:燒結。我不再是剛入校園的青澀小生,而是能夠獨立迎接風雨的熱血青年,我愿意將所學所想全部投入熊熊燃燒的點火爐,錘煉出一個實實在在的鋼鐵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臺,始于壘土,面對陌生的工作崗位,更要懂得要虛心請教,善于積累,注重總結。經驗的累積是重工業的特質,很慶幸我遇見了經驗豐富的師傅帶我一點點入門,內容詳細,目標明確的師帶徒培養計劃加快了我們融入集體的腳步,提高了自身實踐動手的能力,也讓我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為了快速適應陌生的工作環境和緊張的生活節奏,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和實踐,用最短的時間找準定位,轉變角色,熟悉工藝流程,完善知識結構。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時刻保持創新精神,扎根生產一線,站在科技的前沿。
細品韶華,不負青春,砥礪前行。為了心中那座神圣的“岡仁波齊”,心無雜念,不抱怨,不畏難,從容堅定,一步步虔誠的完成人生的朝圣,抵達夢想的彼岸。(燒結廠 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