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十六七歲的父親離開家鄉跟隨姑姑來到陜西韓城,開始了農轉工的新生活。我無法想象那個年代的他,曾經奮斗的日子是怎樣經歷過來的,只記得父親曾告訴我韓城離家真的好遠好遠。
父親的家,也就是我的老家,遠在山西武鄉蟠龍,現在算起來距離韓城也就五百公里不到。父親提起他第一次到韓城,路途艱辛,坐了三天的汽車,一路上時不時出現各種意外的狀況,車子走走停停,也不知道倒了幾次車,才好不容易來到河津,準備過黃河。不巧的是那天傍晚,禹門口刮起了大風,僅有的鎖鏈橋上鋪著的木板都早早被人抽掉了,就怕大風刮到黃河里再找不回來。父親當時一看到那場景腿都嚇軟了,帶哨子的風呼呼地刮著,鎖鏈隨意地搖擺著,腳下的黃河咆哮著,怎么才能順利到達陜西韓城??!幸好當時年輕膽大,二十多個年輕人緊緊地靠在一起,一個挨一個,慢慢地終于安全渡過黃河來到了韓城。
最早父親在藥材公司上了一年班,聽說韓城鐵廠招工,他就報了名當了一名工人。慢慢和工人們混熟了,他也不怎么回家,畢竟回趟家太不容易了。再后來到了八十年代初,父母帶著一歲半的我和小姑一起回老家。就記得母親說,他們三個人一人背了一個包,尤其是父親肩上還扛著大行李包??墒窃陧n城火車站準備上綠皮火車的時候被人流沖散了,誰也不知道誰在哪節車廂的什么位置。當時母親抱著我,車上人擠人,根本連轉身都沒法實現,所有的空間都站滿了人,就連衛生間都站了五六個人。一上車,我哇哇地哭,沒有水,更別說吃奶粉了,最后還是一位好心的帶娃的男乘客幫忙把他娃的水分給我了一點,我才停止了哭鬧。在車上擠了一天下車后,好不容易三個人見面了,母親那時才發現背著的背包早已不知去向,就留下一根包袋還在她肩上,更可惡的是我還拉了她一褲子,她就是穿著那條褲子幾經波折回老家的。
時間來到了九十年代初,父親在焦化廠負責全廠的生產,爺爺七十大壽快到了,因為爺爺是他養父,而且那段時間身體特別不好,廠里領導知道了父親的情況后,為了不耽擱生產,只給他批了三天假。我記得父親帶著母親、弟弟和準備好的壽禮高興地回家了,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當天傍晚,在距家不到五十公里的地方出了車禍。老家的冬天比韓城要冷很多,司機不熟悉地理位置加之視線不好,沒想到山區道路嚴重結冰,當時根本沒有任何警示提醒,等到司機突然發現路面異常時一緊張一腳剎車下去,車子轉了360°撞斷了村里的一棵大樹,巨大的撞擊聲驚擾了村民。眼看就要到家了,可因為交通事故硬是沒趕上爺爺的壽宴,到最后家還沒能回成。
現在早就退休了的父親,依然時不時地嚷嚷著要回家,高速、國道、省道、縣道,甚至鄉村公路都修成了寬敞的柏油路面,各種道路標識提示隨處可見。自駕大約五個小時,乘車倒車也就七八個小時,一天之內肯定能保證到家。
這五十年間,父親數不清回了多少次家,從之前的重重困難到現在的暢通無阻,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映射在父親回家的路上。雖然年邁的父親還時不時嘮叨要回家,可是我能感受到他的喜悅,他不會再為了回不去而糾結,更不會再擔心各種突發狀況發生。
祖國母親,在您七十歲生日到來之際,我想對您說,祝福您越來越繁榮昌盛,祝愿我們的生活就如父親的回家路一樣,在幸福美好的康莊大道上一路前行。(設備管理中心 張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