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中,我最愛秋季。劉禹錫曾經就用詩句表達過自己喜愛春天勝過秋天的心情,這也引起了我內心的深刻共鳴。秋天不似春天,有著小姑娘一般的嬌俏和活力,仿佛渾身都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也不似夏天,是烈日當頭掛在額上的滴滴汗珠;更不似冬天,寒冷、黑暗和著冬風一起,刮進了每個人的心頭。
如果非要給秋天定下一個色調,我想一定是金色。秋天有金色的銀杏樹,不是寶石一般的璀璨,不是珍珠一般的晶瑩,而是一種飽含著溫暖平和的暖金色,緩緩落在你的心頭;秋天還有金色的麥穗,大片大片的麥田在微風里泛起麥浪,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麥香。一臺臺收割機在一片片金黃的麥田中作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留下一條流淌過的麥河。
還記得小時候,麥子都是單純依靠人力收割,根本沒有想到還能用上收割機這樣的東西。那時的秋天到底是怎樣的,回憶里已經有些模糊了,只有那種忙碌和疲憊的感覺,還留在心上。往往一畝地,一家就算有四五個精壯的勞動力,也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沒有收割機的麥田,沒有了金色的濾鏡,彎著腰在麥地里也看不見別的,只有鐮刀割下一把把麥穗的呼呼聲。一般割了一會兒,堆在一起的小麥就需要捆在一起,扎扎實實地固定好,再用工具拉到打麥場上,在麥場里用石磙一遍一遍地碾壓,直到全部脫粒,而后還要經過太陽的暴曬,每一顆飽滿的麥粒都曬得精壯結實以后,再一起裝入袋中。那時候的秋天,是灰蒙蒙的,夢里都是朦朦朧朧的天色和打麥場塵土飛揚的地面。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首先體現在與我們的農耕文化關聯最深的農業機械化方面,實現了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生產,將農民從低效、繁重的純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再往深了說,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人們現在不止要求吃飽穿暖不挨凍,更產生了豐富的關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感謝黨的領導和國家的發展,讓我重新刷新了童年的記憶,秋天開始有了新的顏色。
我站在麥田的最邊緣處,思緒卻飛揚了起來。時間是最偉大的藝術家,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是黨帶領我們拿起了畫筆,重新畫下了秋天的顏色。思緒飄忽回轉之間,收割機的突突聲又響起在耳畔,我卻一點都不覺得嘈雜,仿佛悅耳的音樂一般。我在此刻感到了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和滿足,在金色的麥田前,我看到了世間最美麗的金色,那是真正屬于秋天的顏色。(計量檢驗中心 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