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記事起,這么多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現在享福的,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上學條件又好,不像我們小時候......”
奶奶從小沒讀過書,在我還不懂事的年紀,我總問奶奶:“奶奶,你小時候怎么不讀書啊?”奶奶笑著說:“小時候村上沒有學校,即使有學校也讀不起呀。”我又問:“那你現在也可以上學呀。”當時奶奶還笑我說:“傻孩子,哪有大人去讀書的,大人也去上學了,誰勞動,誰給家里做飯洗衣。”那個時候我想著奶奶說得也有道理,30多年過去了,現在如果奶奶還在的話,她就可以上老年大學,社會在進步,只要想學習,什么年紀都可以。
讀書是媽媽一直耿耿于懷的事情,在媽媽上學的年紀,由于家境貧寒,家里沒錢供她上學,另外由于外公和外婆要參加勞動掙工分,媽媽必須在家幫忙照看小姨和小舅,所以媽媽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孩子去學校讀書。她是那么渴望讀書,在路過學校的時候會經常不自覺地停在外面聽老師給孩子們上課,自己悄悄地學會了乘法口訣和很多兒歌。媽媽本以為她就此和讀書無緣了,可在她19歲那年政府辦起了夜校,她的讀書夢再次燃起了新的希望。她省吃儉用,賣掉平時積攢的雞蛋、核桃還有花生作為學費,終于走進了她向往已久的學校。她很用功,長進也很快,只是沒過多久學費便沒了來源,家里也沒有錢支持她上學,所以不得不放棄了讀書。因為讀書時間短,媽媽只識了不多的字和算一些簡單的帳,我清楚記得她每次記賬遇到不會寫字的時候就會說:“當年要是能多讀點書就好了。”我想如果在媽媽的童年就有免學費的政策那該多好,她就不會吃這么多的苦了。
自從我跨入小學門檻,媽媽就說:“好好學習,多讀書,長大了才有出息。”在我讀書的時候,國家已經普及9年義務教育政策,在農村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能上學。小學的我還不太懂事,老是惦記著玩耍,每天都是媽媽督促我把作業做完。有的時候因為下雨路滑不好走,我不想去學校,這個時候媽媽就打著傘一路把我送到學校,有時也會把午飯送去學校。上初中后,每次開學前爸爸都會打聽學費多少錢,經常用自行車推著家里的糧食去賣掉,漸漸地我看到了父母掙錢的辛苦,便暗下決心要好好讀書,長大了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赡苁亲约河昧诵模铱忌狭烁咧?,當我高興的時候,父親卻在犯愁,他說讓我不要讀高中了,去讀師范,兩年就可以畢業工作了,可是我卻不甘心,一天沒吃飯,也不幫家里干活,最后父親同意了讓我繼續讀高中。在縣城讀書可以坐車,但為了省錢,我從家里帶干糧,每周都騎自行車上學,這至少得花費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學校,但在三年的不懈努力下我順利考上了大學,雖然當年上學是艱苦了點,但畢竟圓了我的讀書夢。
如今,到女兒這一代,小學還有免午餐和免學費政策,開學時只收書本費,這對于每個家庭來說減輕了很大的壓力,再也不會因為缺錢讓孩子讀不了書。學校提供免費午餐,也給家長省了不少事,女兒還總在家念叨學校的三鮮面片美味、學校里的炸醬面好吃。如今教學方式也多樣化,多媒體設備齊全,上課時聲音、圖片、動畫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也有家?;?/font>的平臺,老師可以及時反饋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也方便了解每天的學習任務,按時輔導電子版和作業本上的作業,再也不用擔心把孩子的學習耽擱了。每個周末學校還開設有藝術興趣班,跳舞、畫畫、書法、電子琴、架子鼓等,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
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上學方便,學生也不操心別的,只一心一意讀書,真是享福了。”讀書不再像夢一樣遠,真好。(軋鋼廠 晏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