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聽女兒對我說:“媽媽我喜歡奶奶家的大山,深山枝葉茂盛,泉水嘩嘩流出,雞鴨鵝成群。”綠野無垠。女兒的歡笑仿佛留在那里了,失去了七彩的童年。我感傷,女兒從小就活潑頑皮,膽大豪放。每當學校假期,女兒就回大山奶奶家住,切身感受自然的美麗。
再看看城市的生活,雖然給女兒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女兒的快樂卻被鎖定在了高高的樓宇之間。女兒常常拉著我的手,站在樓頂上,對我說:“媽媽我是不是變小了,我好想長大。”此時的我,看著信息萬變的城市,輕輕把女兒摟在懷里,告訴她:“媽媽希望你快樂健康。只要你好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回頭望望日夜穿梭的歲月,再看看女兒在凝成山堆的作業中奮筆疾書時,我真的無語了。怎樣的學習教育環境才能讓孩子體味成長與奮斗的快樂。做父母的累點,我們沒什么,孩子累了,我們該怎么辦?女兒??!你的成長快樂我的牽掛。
今天早上與女兒晨跑,在回家的路上,對我說:“媽媽別動,有一根白頭發。”我說老了。“媽!我以后會好好孝敬你。你太辛苦了。以后我不離開你。”一份暖暖的母子情在心中蕩漾。我擁著她,眼里沁滿淚花。
孩子為什么學習成績不好?為什么不聽話?孩子也有苦惱。也有太多的無奈。想想,我們也曾經年少過,迷惘過,不思進取過,每每這時,我總是用時代落后,家庭貧窮解釋給女兒聽。可如今上高三的女兒,面對優越的學習環境,老師的精心教導,她還有埋怨的理由嗎?
就因為這時時的感悟,就因為這事事的變遷,再看看自己剛滿十六歲的女兒,我不再刻意去要求她要如何的優秀。我告訴她:“勇敢走自己的路,只要努力著,奮斗著,快樂著。你就是媽媽的乖女兒。”(煉鐵廠 鄧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