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和義務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背上書包,走進學校。教師也因此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可是近些年來在學校發生的各類事件也不免讓人產生疑問,為什么同樣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卻有很大的差別?
不久前,我在某視頻網站10周年大會的特別活動中發現了一位支教老師。這位老師在演講中講到了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他說他的同事在鄉村初中教初一的孩子,第一周他發現有一個女孩一直不肯交作業。他原本以為這個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就找她來談話?可是一個禮拜過去這個女孩依舊不交作業。這位老師家訪之后才知道,女孩的父親和母親離婚了,現在的家庭只允許繼母的兒子上桌吃飯。平時女孩只能躲在床底下生活。另一個故事則是這位老師在一年之后帶的一個男學生。在快要進入初三的某個星期,這個男學生突然不來上學了。老師了解后才知道,男生父親長期家暴,母親不堪忍受而離婚。雖然老師曾向有關部門反映,在大家的幫助下,這個男生也得以和母親一起生活,但是由于男生的母親并沒有良好的經濟能力來撫養他,最后這個男生還是沒辦法繼續上學,初中畢業后就和妹妹在縣城里支了一個小攤賣水果。
當然這只是極端現象,也只是個例而已,但是生活中還有多少孩子會因為家庭原因而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處事態度、待人接物等等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也許你的孩子會很幸運,遇到一位優秀的老師,可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是父母,老師的影響力再大,也不可能超過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也有人說現在的老師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也沒有以前的老師那么負責任,但我卻不這么認為。不同的學生雖然有同樣的老師,但是卻有不一樣的父母和家庭環境,也就是說,老師能做到的,只是在學校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傳授同樣的知識,交給他們怎樣用知識去武裝自己,僅此而已。但是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應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這是所有父母都要去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知識是老師傳授的,除此以外的所有都應該由做父母的來完成,妄想讓老師來教會孩子所有,那我想這樣的父母是不是也應該自我反思一下。
過去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現在我要補充:父母不但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你是怎樣的人,孩子就會是怎樣的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而老師充其量就是補光燈。所以有些父母無故謾罵責怪老師的時候,想想你的孩子正在旁邊看著你,他的眼睛里倒映著你的影子。(財務部 田巍侖 崔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