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流淌的漢江河,承載著我無數兒時的回憶。每次回老家,總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在河堤上坐著。流動的河水,喧鬧的蟬鳴,茂盛的樹木,孤寂的大巴山,似乎都在喃喃細語,訴說著各自的變化。不遠處的艄公,將船停靠在碼頭,邊乘涼邊等待過往的客人。
時光匆匆而逝,留下一道道淺淺的印跡,細細數來已經過去了三十年。那時的艄公也是一襲蓑衣,只是風吹日曬讓他的面容略顯蒼老。寬闊的河面,一艘木船在竹篙的推動下,晃晃悠悠的前行,讓人有種置身江南水鄉的感覺。望著兩岸青翠的樹木,頓時視覺開闊了許多,心中的煩惱也不翼而飛。父親一輩兄弟姐妹多,或許是由于從那貧瘠年代走過來的原因,他們特別注重親情。每次我和父親去大姑家都是坐這艘船,偶爾沒有渡船即使繞道很遠,他也從來不會半途而廢。
軟軟的砂礫、高低不平的石子堆都是我的最愛。為此不知踩壞多少鞋子,母親的抱怨我總是一笑置之。到達大姑家后,一排排整齊的土胚房映入眼簾。各式花樣雕刻的木質大門、透亮的窗戶紙、狹長的長廊,這種充滿古風古韻的建筑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反復推拉著大門,“吱吱呀呀”的聲音聽起來是那般悅耳。長廊的角落里,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中醫,正在給排隊的人們看病。詢問大姑,才知道老中醫已經九十多了,依然身體健朗,記憶如常。如果病人困難,他就施醫贈藥,是附近村子里有名的“活神仙”。
大姑、姑父熱情地招呼著我們,一茬接一茬的和大人說著話?;蛟S因為姑父是教師的緣故,我不自覺地內心感到懼怕。其實他為人勤懇,許多調皮不愛學習的孩子,在他“嚴師”的威逼下,開始認真學習。后來孩子們學有所成,當初的埋怨又轉變為對他的感激。許多學生抽空回家就會去看望他,和他聊起當年學習的情景,緬懷那一段真摯的師生情誼,也許這就是他最大的驕傲。當我向他提問時,他不僅耐心地解答,還引導著我去發散思維。每次看到我的進步,他雖然滿心的欣慰,卻又故意板著臉,嚴肅地告訴我不可懈怠。你來我往,大家的關系也在走動中熱絡起來,多了一份了解,彼此的距離更近了。
斗轉星移,時過境遷,土胚房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亮堂的磚瓦房拔地而起,姑父卻離開了。而為了生計奔波的堂哥,幾年難得回家一次。大姑腿腳不便,相聚的機會少了,我們每次見面也是匆匆而回。唯有家里的大圓桌和那幅早已褪色的對聯,還殘存著大家歡聚一堂的影子。時光清淺,也許經年之后,記憶被永遠定格,因為下一代人就像那艄公的背影,漸行漸遠……(動力能源中心 侯?。?/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