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期,回了一趟老家,趕上了天氣突變,氣溫驟降,因為沒帶衣服,便讓母親取一件父親的衣服給我加上。當母親打開衣柜時,衣柜角落里的一個由“的確良”布包裹著的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
包裹看上去有了一些年份,為了防止潮濕和蚊蟲叮咬,旁邊還放著幾顆樟腦丸。當我好奇地伸出手要取過來看一下時,母親便拍回了我伸出去的手,嗔怒道:“一邊去,怎么什么東西都想看?多大的人了,還和小孩子一樣,好奇心那么強。”看到母親沒有真的生氣,我便嬉皮笑臉地問她包裹里面到底是什么東西,藏得這么神秘。母親輕輕地拿出包裹,略帶羞澀地說:“好吧,給你看可以,但是不能嘲笑你老媽”。在母親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包裹后,我看到里面原來是一件棉襖,看上去有些陳舊卻是沒有一絲破損而且很干凈。
看到我滿臉的困惑,母親便略帶得意地告訴我,這件棉襖是她當年結婚的時候穿的,在她和父親結婚的那個年代,全村前后幾年結婚的新媳婦,只有她穿的是新衣服。村里剛結了婚和到了結婚年齡的人都十分羨慕。據說這件棉襖是奶奶親手縫的,母親只是在結婚的當天穿了一天,便用當時最好的布給包裹了起來。在那個買糧要糧票、買布要布票、物質匱乏的年代里,要添一件新衣服是十分奢侈的,有很多人結婚時的衣服、鞋子都是借的在政府單位上班的“公家”人的。母親笑著說:“結婚后我就想著把這件棉襖藏好,準備給兒子娶媳婦兒的時候,送給兒媳婦穿的,畢竟這可是那個年代最好的衣服了”。我笑著告訴她,現在這年頭誰還穿這樣的衣服,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季節都會買各式各樣的衣服。母親感嘆到:“是啊,現在的社會好了,沒有誰再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了,各個樣式的衣服衣柜都快裝不下咯”。
母親告訴我,即便在我們兄妹小時候,一年也不會穿上一件新衣服,都是大人穿破了的衣服,經母親的巧手,改成了一件件屬于我們孩子的衣服,就這樣還是老大的衣服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當然我自己是不記得了。當大城市捐贈的衣服到村子時,全村的人都過來,每家一個代表抓鬮按順序挑選衣服,村里人都稱之為“顧衣”,意思是照顧的衣服。這些“顧衣”都是大人們出門的行頭,平時都是洗的干干凈凈的,藏起來舍不得穿。母親告訴我,現在日子越來越好,衣服越來越多,但她要把這件就棉襖永遠珍藏,因為這是她當年幸福的見證。
母親常說現在的政策和日子越來越好了,當年連一件衣服都穿不起,現在不光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旅游。母親還告誡我,在公司要好好干,努力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會有吃有穿的。母親沒有上過學,是個真正的“睜眼瞎”,但她知道,好日子是靠奮斗出來的。(煉鋼廠 張博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