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閑暇之余,觀看了一部《何以為家》的影片,影片是導演娜丁·拉巴基在走訪四年后根據當地人的生活經歷真實改編的,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赐暧捌?,給我的觸動很大,并堅定了我好好愛護孩子的理念。
都說孩子是上天贈予的天使,為人父母就要做到生他、養他、愛護他,讓其健康、快樂的成長。12歲的贊恩是不幸和艱難的,他遭遇的一切是值得我們同情的。反觀現實,自從國家二胎開放后,生育二孩或者多孩成為了一種跟風,加上有些地方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孩子的到來并未得到很好的愛護,相反,他們的生活如贊恩一樣有著不幸和苦難。試想,在不幸和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會是怎樣?所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給他們足夠的愛護與關心,讓其健康的成長,是每個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在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他們基本上由爺爺奶奶照顧,爸爸媽媽都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次,父母的愛對于他們來說如同奢侈品一般,遙不可及。其實,影片中埃塞俄比亞移民拉希爾,她的生活也充滿了痛苦,住在極其簡陋的破房子里,工作時還帶著一歲的兒子,想買一張假的身份證她拼命的找工作。盡管生活困頓,哪怕自己陷入絕境、隨時可能失去自由,拉希爾從來都沒有逃避自己為人母的責任,而是在生活的夾縫中,用盡全力去愛護自己的孩子。還記得去年那個《三分鐘》感人的短片,孩子獨自站在火車站臺,等待著載著媽媽的那趟火車的到來,哪怕只是短暫的相逢,對于他們如同過年一般的開心。孩子如此,我們做父母就應該像拉希爾一樣,用盡全力愛護自己的孩子。其實,有時候,內心深處總會泛起波瀾,看著慢慢長大的孩子,也很后悔沒能給她更多的關心與愛護,也很對不起她。
所以,好好愛護孩子吧,不管生活怎樣,不管工作多忙,請多多給予他們愛與關心?;蛟S孩子有時候調皮的有點過了,那么也請多給他們一些陪伴的時間,多給他們一些教導,相信孩子會成長的更好。還記得直抵人心的北大才女的演講: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昨天的孩子,今天的父母,明日的孩子是希望的代表。日月星辰,年輪更迭,今天的孩子終會成長為明日的父母,所以不要想著逃避父母的責任,因為生活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而厚待你的孩子。
《何以為家》影片的最后,贊恩在拍身份證件時那個笑容永存在我的心底,那是一個孩童打心底里的笑,他終于不再是一個黑戶,可以去學校上學,不再被驅逐……總是在不經意間,孩子就教會了我們真正的真、善、美,也讓我們看到希望與未來。所以,好好愛護孩子吧!(設備管理中心 曹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