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陜鋼集團管理干部培訓班有幸聆聽了彭清清教授講授了《公務禮儀與職業形象塑造》,對老師講到的那句“好好說話”及其闡釋影響深刻,感悟良多。
是否好好說話,其表現為一個人的禮儀素質,但其實質思維角度有沒有扭轉過來,思維是不是已經形成了定式。
其實認真思考一下,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就可以感受到,要想真實地表達自我從來都是不容易的,這并不是說人總是刻意去偽裝自己,而是我們自然流露的語言往往受很多因素影響,不一定是真實的,尤其是當表達中裹挾著一些情緒或者防御,那表達出來的東西更是相差很遠,這還只是從溝通的起點來說的,再加上所要表達的內容、引申含義,則會造成更多的誤解。而我們要去判斷別人卻是很容易的,有時靠一個眼神,有時靠一個動作,有時是一件衣服,可能別人還沒有說話,我們就已經對這個人有了定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在說出口的東西,可能又全然不同了。我們很容易因為本能和自身價值觀對他人產生偏向性的認知,這也就是老師所說的貼標簽。在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下,想要好好說話就成了很困難的事情了,很多人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中,不自覺的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實際上都是不會好好溝通導致的。
思考到這,我認真地分析了一下自己在與父母、妻子、孩子以及同事溝通交流的情景,背脊是發涼的,為什么在日常的工作安排布置、與妻子溝通交流、與孩子談心交心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問題,不能好好說話是核心問題所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將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認識到“人只愿意被引領和影響,不愿意被改變”的本質。我們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發現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一樣時,常常第一反應就是去說服別人,這樣做潛意識往往是想說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而說服別人其實就是在改變別人,人都是有自戀情緒的,即使他真的不對,他也不愿意去承認。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與別人爭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需要的是去做,用行動和實踐去影響別人。
二是學會贊美他人,看到他人的“閃光點”。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一個人是極其可怕的,因為教授講過,從心理學上講,人本身就存在慣性思維和自戀情結的,往往會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再不懂的正視他人的優點并贊美他人,那么人與人的關系就極其糟糕了。因此,我們不能憑直覺、憑感官去判斷一個人,尤其是在管理工作中,當我們發現他人的缺點和問題時,首先善用他人的優點,幫助他人揚長避短、用長補短,同時說他人愛說的,發自內心的真誠贊美他人。
三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工作生活的種種經驗告訴自己,不是我們說出去的每一句狠話,都還來得及道歉跟補救! 一次逞口舌之快,自己也許永遠不知道它會不會變成一輩子的遺憾!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改正語言暴力。當自己生氣時,先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會不會這么做,自己也許在與他人溝通時就不會那么咄咄逼人;當自己憤怒時,先數十個數深呼吸一下在溝通,自己也許在說話時就不會那么言辭鋒利、“亂箭傷人”。
四是克服“傾聽障礙”,學會用心傾聽。溝通不只是說話,還有傾聽,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也不會傾聽,很多人常常在傾聽他人講話時打斷他人、補充他人、糾正他人,甚至質疑他人,聊著聊著,天就聊“死”了,無形中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暴力溝通了。因此,在傾聽他人講話時,不能對他人有偏見,不能表現出對談話的主體的冷漠,不能想當然的自我假定,不能有情緒化的反應,克服掉這些障礙,溝通傾聽能順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