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了工作閑暇時間回鄉探望家人,本想悄悄潛入家中給爸媽一個驚喜,剛進家門就被眼前一幕吸引住了,父親聚精會神的盯著一本榮譽證書,我輕輕向前探過身子,仔細審視口中默念:“你為我國鄉村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特頒此證。”落款的中國教育部和中國人力資源部兩個印章格外醒目耀眼,說真的這是我見過最大最耀眼最沉顛顛的榮譽證書,父親的三十年不是最富裕的三十年卻是最富有的三十年,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卻將奮斗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財富詮釋的淋漓盡致。
年輕時的父親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參加了襄渝鐵路建設,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當時熱血男兒最大的抱負,“修通襄渝線,徹底埋葬帝修反”,成了父親最響亮的口號,身為名兵師一員,除了戰友的陪伴還有不離不棄的書籍,正是由于喜歡學習善于鉆研的習慣,父親很快學會了烹飪技術成為了后勤炊事員,時隔多年父親每每講道為了給戰友們準備可口優質的飯菜是如何在深夜查找烹飪書籍并不斷練習以提高自己的技藝,他要求自己對烹飪技術一絲不茍,對飲食衛生嚴格要求,對食品味道追求卓越,那段艱苦的歲月付出過很多汗水和心血,但也正是這樣的環境,為父親埋下了艱苦奮斗的種子和舍小家愛大家的愛國情懷。
從來都不忘記學習的父親,支援完祖國建設回到家鄉后,很快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愛學愛鉆研的他,很快在教育行業小有名氣,父親并不滿足于此,他一直在暗自決心要從名辦教師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公辦教師,那時的農村沒有電燈,父親就在夜晚左手拿煤油燈、右手拿書本學習到深夜,來家的客人都成了配合他學習的提問對象,臨近考試時,恰逢家里收土豆的農忙季節,父親就獨自一人帶著書本找了安靜的樹林,與樹對坐,再把知識點講給樹聽以加深記憶,幫忙干農活的鄰居都很好奇,吃飯的時候能見到父親,干活的時候卻見不到人,媽媽總是微笑著看向父親學習的樹林。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父親就以全縣一百多考生中的排名第三名的成績成功上岸。后來問起父親當時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決心,他就指著家里的一口棕箱說:“這是你外爺當年考上漢師學院時用過的,是它激勵了我。”父親的奮斗精神是最大的財,富也影響著我的人生。
與其說父親的榮譽感極強,不如說身為教師的強烈責任意識和為人師表的表率情懷,父親的教學方式早已不再是打罵教學,他不斷學習和吸收先進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樂學好學。正因如此,父親的學生每年在評比中總會獲得優異成績,父親卓越的教學能力讓他很快成為了家鄉第一批高級教師,直到現在家里還有一個單獨為父親存放獎狀和榮譽證書的木箱。后來每次在我要參加考試前夕父親總會打來電話,除了說一些調節心態的話之外,最多的就是表達他有多希望自己能再去參加考試。父親的奮斗精神,伴隨著點點滴滴不曾停歇。
三十年的教學生涯轉眼即逝,一向樂觀開朗的父親在走下工作崗位的這一刻,對著他的老上級毫無掩飾的濕潤了眼睛,此刻復雜的心情是對一份熱愛事業的不舍,更是對心血付出的自豪。退休后的父親不愿閑著便在大山里搞起了養殖,習主席的一句“擼起袖子加油干”成為了父親的口頭禪,不僅如此父親還培育了天麻,年輕時種植的茶樹也蔥綠成排,在父親的意識里只要有進步,,人就還年輕。
父親的三十年簡單又樸實,不曾富有卻是“財富”滿滿。(設備管理中心 黃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