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年關將至,遠在他鄉的我思鄉之情也無邊無際蔓延而來。
不知不覺在外漂泊已六七個年頭,但仿佛只有家鄉的臘月最有年味。每年這個時候,鄉間總是熱鬧非凡,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管是遠在他鄉的打工人,還是在外求學的芊芊學子,都大包、小包的趕回家,卸下一身的疲憊,為過年做好充足的準備。
而這時也是父母最忙碌的時候,記憶里每年母親總會選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把屋內的家具搬到院子里,屋里的墻壁、墻頂進行一次年關的徹底大掃除,而坑洼不平的墻面則貼上報紙,然后再把家具原封不動的搬回來,為過年做好除塵工作,而在家鄉年前除塵更有著掃去一年的霉運和“辭舊迎新”的寓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家鄉的臘月每年都會掀起一場“蒸年饃”的熱鬧場景來,寒冬臘月里父親也會撂下手里的活提前一晚發好面,母親則會操持著拾掇包年饃的各種餡,有豬肉的、粉條的、豆沙的、紅糖的,反正七七八八十來種,第二天一大早天還不亮,鄰居們都相繼過來坐在熱乎乎的坑上開始揉面的揉面,包饃的包饃,說說笑笑嘮著嗑,每年的蒸年饃都是我們這些孩子最開心的時刻,往往第一鍋剛出來,立馬遭到我們一陣“哄搶”,那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到這樣“五花八門”的年饃,而母親也會挑幾個品相好的,送到左鄰右舍以表心意。如今“蒸年饃”廣在家鄉流傳,它不僅拉近了鄉里鄉親的感情還寓意著來年日子的“蒸蒸日上”。
殺年豬一直在家鄉盛行,每年臘月天村口總會支起一口大鐵鍋,搭起殺年豬的架子來,每年村上的人都會把自家一年養到頭的豬拉到村頭進行一次“殺豬大典”,仿佛過年不殺頭豬這年都過得不夠肥實,而母親也閑不下來,開始給全家人置辦新年的衣服,剪窗花,貼年畫,而臘月天的市集更是被圍的水泄不通,到處都是賣年畫的、賣紅燈籠的,年的氛圍越發濃烈。
如今身在異鄉,距離過年屈指可數,腦海里總是揮之不去故鄉快過年熱鬧的場景,冬去春來,我知道今年的年味又多加了一種味道叫-鄉愁。(設備管理中心 冀晨)